標 題: 休戀逝水——兩位名坤伶與四位男大佬
發信站: 瀚海星雲 (2005年08月03日20:25:54 星期三), 站內信件
『關天茶舍』閒扯京劇:休戀逝水——兩位名坤(女)伶與四位男大佬
作者:中國老農民 提交日期:2005-7-21 16:30:00
民國前的京劇舞台與戲園子是男人的天下,女人是不能進戲園子看戲,更不能做演
員。民國後,隨著女人進戲園子看戲,出現了一批女戲迷。迷到極至者便去學戲,學到
一定程度者便又想上台過演戲的癮,這樣,京劇舞台上就出現了所謂坤伶,也就是女演
員。
女子學戲演戲一般多學、演旦角與須生,因為這兩類人物在戲台上是最漂亮和最出
風頭的,也是女嗓可以學的。而一般來說,那時能看得起戲的人家,多是小康之家以上
,所以,這些坤伶的家世也多比較好。也因此,坤伶們常被有權有勢有權的男人們瞄上
,以做填房、小妾與地下情人為首選。而在此之前,男人們想辦這類事,多是只能去瞄
窮苦家女子,或去瞄八大胡同之類娼門中人。而今這些坤伶,色藝與家世,都是窮苦女
子與風塵女子無法比的,所以格外受男大佬們的追捧。
有朋友也許會問:既然她們這麼好,那怎麼就只能做填房、小妾與地下情人,就不
會有男人明媒正娶回家做真正的太太?要完全沒有,那是不對的,但卻極少。因為那時
一進演戲這行,就成了下九流,所謂戲子,與妓等同屬一流。所以,高等人家是不會讓
他們進來當正房的。
這種由舞台而入大戶門,在那時及以後成了坤伶們的一條具有「普世價值」的道路
,也因此,坤伶們的舞台生命多是極短的,就趁著年輕燦爛那麼幾年,燦爛之光照暈一
位大佬後,便從舞台上消失而入了深似海的大戶之門。這種故事小說與影視中已有很多
,像《大紅燈籠》裡的三太太,張恨水的《啼笑姻緣》等。
在數不過來的坤伶中,今天選兩位扯扯:孟小冬與顧正秋。
選這兩位的原因是,一則這兩位在京劇史上的坤伶中,藝術造詣最高:孟曉冬是京
劇四大須生之首余叔巖的親傳弟子,也是得余真傳最多的弟子。余故後,孟成為余派的
代表人物,被余粉們尊稱「冬皇」,是京劇史上首席女老生。
這麼說還不足以說明她的地位有多高。咱們換個關天人人明白的說法:京劇老生唱
腔有許多門派,余叔巖所創余派唱腔現在被視為繼承譚鑫培後的京劇正統,就如諸子百
家中的儒家這麼個位置。余叔巖就如儒家中的聖人孔子,孟小冬則如亞聖孟子。
而顧正秋呢,則是49年後,台灣京劇界的最頂級人物。
選她倆的第二個原因,則是與她們有故事的大佬太有名太厲害了:杜月笙、蔣經國
。
********************************
孟小冬與梅蘭芳、杜月笙的三角恩怨
********************************
孟小冬1908年於上海出生,出身京劇梨園世家,自幼學戲,7歲登台,十多歲就已小
有名聲。
1926年孟18歲時隨戲班來京,當時北洋政府的財政總長王克敏過生日,家中請來一
票名角唱堂會,孟與梅蘭芳同台演出而相識。這二位很有意思,一個18歲的年輕姑娘演
掛黑鬍子中年男子,反過來一個32歲的血氣正剛男子則演懷春少女,很是相映成趣。當
時梅正如日中天,孟則嶄露頭角。梅的一幫朋友看著二位真是天生一對地設一雙,便從
中玉成此事。而這二位,女方早就對男方慕名已久,在女方心中,男方如尊神一般,男
方對女方也是一見鍾情。因此,馬上就走到了一起。
但麻煩也就從此開始。此時,梅先生已有兩房夫人。正房王明華,為幼時訂婚成年
迎娶的,二夫人福芝芳則也是一個坤伶,成為梅二夫人後就不再唱戲了。梅、孟二人之
好事,大夫人有三從四德之美德,沒說什麼,二夫人大概是同行為冤家,抵死不同意。
為了不引起家庭分爭,梅只好在京城另買一所住宅,與孟同居。從此,孟息影舞台。
梅孟同居不久,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梅蘭芳險被孟的粉絲開槍打死。
有一個富家子弟,當時還是一青年學生,非常癡迷孟小冬。凡孟小冬演出,哪怕是
下刀子,他也每場必到,久而久之,單戀上了孟。孟與梅到了一起,讓他心灰意冷轉而
怒火中燒。一個中午,拎了把槍就到了梅孟居所。也是梅命不該絕,此刻他正午休,家
中有位姓張的朋友前去開門,做了替死鬼。
這件事發生後,對孟刺激很大。那時梅在外面又演出又應酬,多是很晚回家,而孟
一個人關在家中時時怕又有人來行殺人之事,一聞敲門聲就打哆索,這種日子過得真是
鬱悶異常,兩人從此有了裂痕。
緊接著,又沒多久,梅蘭芳的伯母去世。因為梅蘭芳的伯父無子,梅從小即過繼在
伯父名下,所以伯母之喪就如母喪。如此重要的事,孟小冬當然要以梅家人的身份前去
弔喪戴孝了。可不想,梅二夫人見孟來家,當著前來的各路眾人上來就一頓羞辱。至於
怎麼羞辱的,各位可自己去想了。孟小冬是什麼人?那是在外面千萬人面前人見人愛大
紅大紫極有面子的人!哪兒能忍得下這種當眾羞辱,一怒之下就把憤怒全遷到了梅身上
,而堅決與梅分手了。
梅與孟的事暫告一段,下面該杜月笙出場了。
其實早在孟還在上海而沒來北京時,杜就認識孟並對她有了想法,可惜,後來孟去
了北京,並有了梅孟一場戀愛,讓杜落了空。這樣,杜對梅也就有了奪愛之恨。1929年
,杜在孟離開上海三年後,先以酒灌醉再奸後娶,已有了當時另一位名女老生姚玉蘭做
四老婆,但對孟還是念念不忘。
梅孟分手後,杜捲土重來,先是為孟出氣討好孟。
梅孟分手在當時是轟動京津滬的大事,孟心中有氣是可以理解的。當時她曾登報發
聲明,多有指責梅的地方,梅都隱忍下來。後來杜介入,先是梅蘭芳赴上海演出時,杜
指使上海各大報館先封殺梅,一字不報道,隨後又眾口一詞狂批梅,把他貶的一無是處
。後黃金榮又讓下面人搗亂,使梅此行虧損連連。梅想回北京,卻又讓黃金榮的人留難
在旅館不讓走,搞到最後梅蘭芳幾乎身無分文,只得典當掉戲裝之類吃飯的傢伙,才算
是回到了北京。
而也在這個時候,杜又出面「說合調停」,讓梅孟了結這段恩怨,了結的辦法是梅
出四萬現大洋給孟,按現在說法就是給筆「青春補償費」。四萬現大洋在那時可是筆巨
款,我在京劇粉絲一帖中說的那位荀慧生的吳粉絲,自建長安大戲院,當時所費也就大
約是這麼個數。梅蘭芳此時已被折騰的陷於困頓,一時拿不出這麼多錢,無奈,只好賣
掉自己北京的一所宅子才算籌夠這筆錢。這些事大體都發生在1931年前。
梅、杜、孟這段公案,後人,尤其是在大陸,出於對前輩尊為長者諱,多語焉不詳
,或在介紹時有所隱,或把一些相關的事說成是無關。我這是結合多家的有關介紹,更
有港台的一些介紹後,取的一種說法,自覺已盡量折中平和了。
孟與梅分手後,又開始了舞台生涯,並於1937年得拜余叔巖為師。說起拜余很有意
思。余收徒有幾大原則:一價錢要的極高;二光有錢還不行,徒弟還必須得是塊料;三
不收女弟子;教多少戲是有數的,說教幾出戲就教幾出戲,也就是說這師傅他可不給你
做長期的。但孟向學心誠且確實是難遇的美質良材,就如武俠中大師遇上一個骨格清奇
的好坯子一樣,終於打動了余。
但余還是有顧慮,畢竟孟曾是梅的如夫人。余說,教戲時免不了就要有扶臂攙手等
,我和梅蘭芳是好朋友,而你又曾和他。。。所以太不方便了。最後,這事的解決辦法
是,每當余教孟時,就讓余的子女待立在旁,以讓老先生避開瓜前李下的嫌疑。
統計起來,在余的專業弟子中,孟是學到東西最多的,從余那裡一共學了十多出戲
。
孟正式再次離開舞台與杜公開關係是在1946年,但也一直沒有名份,直到1950年在
香港才算正式結了個婚。這事說起來也挺慘:孟後來正式與杜在一起後,已青春不再,
杜對她也已沒了早年那份癡迷,加之杜此時盛年已過,體弱多病,二人在一起,孟更多
是在照料他的身體。一次,杜當著全家的面算需要多少張出國護照,此時孟說了一句:
我跟去算怎麼回事?算你的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杜一時語塞---此時他們已育有一女
,杜也確應給她一個名份了。就這麼著,杜讓人扶著勉強與孟辦了個婚禮。此後,沒過
多久,51年,杜撒手西去。
杜死後,孟一個人獨居香港,以教戲為生並打發時光。1967年,為避免孤寂,遷居
台北投靠親友。1977年,一代名伶在台北病逝,年70歲。
********************************
顧正秋與蔣經國、任顯群的牢獄情仇
********************************
顧正秋,1928年生,江蘇南京人,1939年,以第一名考取上海戲劇學校,學京劇旦
角。1944年拜梅蘭芳為師。1945年又以第一名畢業於上海戲劇學校。畢業後第二年,18
歲便自組顧正秋戲團,在江南公演,為當時青年旦角演員中的一流人物。1948年11月,
應台灣省邀請,率劇團赴台演出,原本定的歸期是49年初,因演出效果出奇的好,又被
當地戲院多留了兩個月。這一留,就永遠留在台灣---國民黨丟掉大陸,再也回不來了。
在台灣,顧被被譽為「台灣梅蘭芳」、「一代青衣祭酒。但她在台灣的演藝生涯極為短
暫,1953年劇團解散,年僅25歲的顧正秋從此息影劇壇。而這一切,則要與當時的民國
太子蔣經國有極大關聯。
蔣經國年輕時有兩好,一好女人二好京戲,又是女人又能京戲者,就更為他所好。
他的著名情人章亞若,也就是現在蔣經國之子台灣政壇明星章孝嚴的母親,便是這樣一
個人物。49年,蔣經國隨父親撤到台灣時,章亞若已死,他來到台灣便又看上了顧正秋
,由此引來了一段故事。
應該說蔣對顧是動了真心的,他先向宋美齡要求,要和蔣方良離婚而娶顧,讓宋臭
罵了一頓。他又想去直接和老蔣提,但又不敢,便請陳誠代為說項,誰知老蔣更是放下
狠話:你小子若敢和那個姓顧的好,我就不認你這兒子了。太子之位畢竟要重於女人,
蔣經國不敢再造次,但卻心裡又丟不下顧。
與此同時,還有一位國民黨高官,財政廳長任顯群也戀著顧正秋。任也是有老婆的
,不過他比小蔣運氣好,沒有蔣宋這樣的厲害爹媽管著,又無江山之累,折騰一番,終
於和老婆離了婚。53年,顧正秋與任結婚,從此只打算安穩過日子,不想再拋頭露面惹
事生非了,就把自己的劇團解散了。
但她想的有些太美了。蔣經國自己追了半天沒有結果,現在看姓任的得了手,心中
這口氣實在嚥不下。過了一年多,手下人羅織了個通共罪名就把任顯群下了大牢。這一
下搞得顧正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此時才算真正領教了權勢的厲害----過去那些捧
她的高官們,現在去求人家通融時,一個個都或避而不見或見了也不理會。不僅如此,
更荒唐的是,台灣法院不承認她是任顯群的妻子,但又因為任的關係而沒收了她的財產
。任被關了七年,放出來後,夫妻二人離開台灣移居舊金山開農場。顧也間或教教戲,
偶有登台演演,但已非專業了。
現在,顧正秋年近八旬仍健在,其夫任顯群已病故。
孟小冬、顧正秋,二位舊時京劇名坤伶,都與當時權傾一時的人物有一段恩怨情仇
,也都因此而只度過了短暫的舞台生涯,光華只燦爛了短暫一時,大好才華未得盡展。
且二人並未因遇權貴青睞而過上好日子,反到是因此多遭不幸,讓人不得不為之一歎。
顧正秋著有《休戀逝水——顧正秋回憶錄》一書,現在大陸有售。書名《休戀逝水
》取自程硯秋先生名劇《鎖麟囊》中一句唱詞。《鎖麟囊》為大劇作家翁偶虹先生所創
,翁先生詩詞曲賦無一不精,《鎖麟囊》一劇為其頂峰之作,唱詞寫的華美明曉流暢而
又意味深長。最後,將此段詞錄於此,供看官品味(有想聽聽此段的朋友,可:http://
www.jingjuok.com/j2/mp3a/d599.mp3,由程派第三代傳人中最能體現程風采韻味的遲小
秋演唱):
一霎時把七情俱已昧盡,
滲透了酸心處淚濕衣襟。
我只道鐵富貴一生鑄定,
又誰知人生數頃刻分明。
想當年我也曾撒嬌使性,
到今朝哪怕我不信前塵,
這也是老天爺一番教訓,
他叫我收餘恨、免嬌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戀逝水,苦海回身,早悟蘭因。
- Feb 03 Fri 2006 19:50
休戀逝水——兩位名坤伶與四位男大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